趙錢孫李……在百家姓中我們很多人可以看到自己的名字,而百家姓的順序也是基于當年統計時的地理位置、人口數量與歷史淵源進行排列的。
但從最新的調查我們可以發現,之前的世家大族都經歷了或多或少的磨難,或者早就或多或少的滅門,沒有幾個世家大族一直繁榮鼎盛,但這五個姓氏卻一直未曾歷經衰落的時刻,堪稱一大奇跡。
這五大姓氏都有哪些呢?有你的姓氏嗎?
看到這個姓氏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身邊很多朋友都是這個姓氏,這個姓氏的祖先叫媯滿,作為黃帝的后代,這個群體是以國家稱號作為姓氏,足以看出其尊貴。
陳姓可以追溯到舜帝時期,舜帝將自己的統治者身份傳給胡公滿后,被周武王分配到了河南淮陽地區,當時簡稱陳。所以,胡公滿也被后人稱作為陳胡公。
他的封地也被其稱為陳國,為了彰顯身份與地位,胡公滿的后代皆以陳作為他們的姓氏。直到后面陳國內亂,國家滅亡,鼎盛時期才告一段落。
但陳國的后人為了紀念陳國的存在,紛紛改姓,彼時的陳姓人群主要在中原地區生活,暫未擴散。且很多陳姓的民眾甚至成為了當時的州牧、尚書等官員。
公元547年,陳姓再度迅速崛起,一位叫陳霸的君王將梁朝政權進行了控制,再度建立了國家,史稱后陳。為了彰顯對國家的認同感,陳霸下令將陳作為國家姓氏供國人使用。
這樣一來,在陳霸的支持下,無數陳姓的士大夫以及官員脫穎而出,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并盛行一時。
即便因為政局動蕩等因素,陳國再次滅亡,但為了活命,無數陳姓人攜帶家屬搬家,而他們逃跑的地點正是現在的福建與廣州等地,這也是為何現在陳姓人口眾多的原因。
根據陳姓的起源,我們不難猜測,楊姓的繁榮也與國家的建立有關,畢竟隋朝的開國皇帝就叫楊堅。而隋朝建立后,楊堅更是將楊定為了國姓,更加促進了楊姓的發展與繁盛。
但楊姓最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當時有一個地方叫楊國,位于現在的山西省洪洞縣,這個姓氏的形成主要是很多少數民族改名而來,這是一個多民族融合形成的一個姓氏。
并在隋朝和南吳兩個朝代的推動下,楊姓作為國姓使得楊姓人口劇增。
即便隋朝建立時間很短,但唐朝時期與隋朝時期的繼承制度十分明顯,再加上唐朝君主的開放政策,并未對隋朝眾人趕盡殺絕,相反還鼓勵他們休養生息。
這也導致楊姓并沒有遭受滅門之災等風險。且在唐朝的政治格局中,無數楊姓人士才華橫溢,在朝堂上做出了重要貢獻,更加促進了楊姓的繁榮。
時至今日,楊姓的后人也一直以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著,他們人數眾多,且有一部分更是朝廷權臣,現代也是國家的棟梁之材,所以此姓一直沒有衰落。
看到「王」我們就會有一種威懾感,畢竟這種具備權威性的象征讓我們不寒而栗。
在古代,一個國家的君主才會被稱呼為王,但因為朝廷動蕩,無數的朝廷轉瞬即逝,為了留作紀念,很多人自愿改姓王,銘記歷史。
而王姓早在周平王在位時就出現了,他的祖先是周平王長孫的后代改姓而來,且這個姓氏如同王者一樣,一直在唐朝之前,都在山西一帶十分活躍。
即便王姓大部分都是改姓而來,但卻包含了共同的文化內容與歷史內涵。都是對祖先的銘記,對歷史的期盼,他們不愿意忘記輝煌的過去,也期待再度自立為王。
于是,在這種觀念下,很多王姓氏族開始出現,不但富甲一方,也成為了權貴。
所以,王姓在多個朝代的堅持和重建下變得越來越繁榮。直到現在,王姓的人口依舊不少,也有不少人直到自己姓氏的來源后找尋自己的族譜,想看看自己是哪個朝代的后代。
但不變的是,他們對王姓的認可與發展。
看到「李」就會聯想到李世民,繁榮一時的唐朝歷代君王全部為李姓,(除去女皇武則天)。而唐代繁榮了幾百年,后代更是千千萬,更何況后面還建立了后唐,李姓再度得到了發展。
而這個姓氏在商紂王時期就出現了,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
據悉,當時有一位管事的人因為失誤得罪了商紂王,商紂王不管不顧就要殺害他,為了活命,他馬上要自己的兒子帶著妻子逃跑,一路上饑寒交迫,只能采摘路邊的李子充饑解渴。
后面僥幸逃脫之后,一是為了改名換姓更好的生活躲避追擊,二是為了答謝一路上的李子給予了他們活下去的支持。所以就將自己的兒子改姓為李。
到了秦朝時期,李姓開始全國擴散,河北、陜西、山西等地最為活躍。正是李姓的不斷擴散,才讓李姓的后代發展的越來越多,隊伍越來越龐大。
一直到唐朝時期,李姓更是迎來了春天,發展的前景更好了。即便后續有了很多其他朝代,但開放的政策與國家的發展,再加上李姓人口基數的龐大,李姓一直在中華大地上活躍著,且從未衰落。
對于劉姓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他的起源歷史也說法不一。但據研究調查,最早的劉姓還是出自堯的后代——祁姓。
但從《中國姓氏》所記載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劉姓一共有三支只要的起源部隊,分別是上文提到的祁姓,另外兩個分別是外族的改姓與姬姓。
對于外族的改姓與上文「王姓」不同,并非是為了紀念國家而改姓。據史料記載,劉邦就曾為人改姓劉彰顯他對其的重視。當時劉邦奔赴了鴻門宴,在項伯的幫助下成功脫身,為了報答項伯,劉邦賜予了項伯整個家族劉姓,彰顯尊貴。
另一個少數民族改姓也與劉邦有關是因為彼時的劉邦與匈奴采取了和親政策,但彼時的匈奴采取從母姓的政策,所以,和親公主嫁過去剩下的孩子都姓劉。
并且,劉姓的盛行時期也是在西漢,在劉邦的帶領下,劉姓發展的很好。
五代十國之后,因為戰亂,百姓們流離失所,但也促進了人口的流動,劉姓大族攜帶家眷四處逃散,但整體往南,這也保全了大部分劉姓后人,并促進了劉姓的發展。
以上五大姓氏至今仍然在發展,彼時的小門小戶,卻因為一個朝代,一個信仰,一個賞賜發展的越來越壯大。
很多姓氏因為人口少,或者歷史的動蕩毀于一旦,但這五大姓氏雖有過暗沉的時刻,但他們的人口基數很大,隨著歷史的發展與進步,直到現在,依舊是繁榮鼎盛,這也許是先輩們最希望看到的情況吧。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