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趙皖平說,目前人們對待動物的態度全憑個人喜好,隨之而來的各種不文明行為,除了飼養者不牽繩、不撿拾便溺之外, 隨意遺棄、投毒、虐待、殘殺、濫食動物等行為仍時常發生。他指出,我國有關保護動物的法律主要是《野生動物保護法》,但該法立法宗旨和意義在于保護生物多樣性,僅對野生動物進行保護,未將城市中的犬、貓納入其中。他也提到,近些年一些虐殺動物的行為經常通過社交媒體放大,難免會給青少年留下心理陰影。他提到, 因對創建文明城市的錯誤理解,有部分地區城市管理者粗暴禁止、捕殺流浪動物和市民已在養之犬只,實與文明背道而馳,給民眾帶來了精神上的傷害。
趙皖平建議,各級精神文明辦公室在評選文明城市時應當將該地區和城市在善待動物, 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良好生態環境方面的表現作為測評指標,公開各城市在友善動物方面的工作情況,讓公眾參與和監督文明城市評比。并對濫用創文明的名義粗暴捕殺群眾家養動物的行政行為的城市重新評定其申請資格, 真正幫助建立起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文明的城市。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說, 「一個社會對待孩子、婦女,還有動物的態度,體現了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動物保護是他長期關注的話題之一。
2023年全國兩會已經召開,趙皖評帶來了《關于禁止貓狗肉不法產業鏈的建議》和《關于將善待動物納入文明城市評比標準的建議》。其中提到, 建議加大執法力度嚴打貓狗肉屠宰銷售和消費行為,嚴厲制裁濫殺濫捕虐待動物行為 。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受訪者供圖)
據南都記者了解,這是趙皖平的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任期。過去多年全國兩會上,他就曾建議制定《動物保護法》《伴侶動物保護和管理法》,將虐待動物罪納入《刑法》規制范疇等諸多建議。
建議嚴打貓狗肉非法產業鏈
防范食品安全風險
近年來不少媒體都報道過 非法貓狗肉產業鏈問題。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法分子通過偷搶毒殺等方式捕獲家養犬只和流浪貓狗,再流向屠宰和餐飲行業。
趙皖平表示, 「低風險、零成本卻又高利潤、厚回報的生意讓偷捕、毒殺貓狗者愈發猖狂,催生出一條畸形的貓狗肉黑色利益鏈。」
據他了解,廣東、廣西、東北、江蘇、貴州等地長期存在非法經營貓狗肉等現象,每年非法買賣的貓狗肉數目相當驚人。比如玉林、柳州等城市的公開集市上有商戶現宰現賣來源不明的活狗活貓,全年買賣數目高達10萬至20多萬只。
趙皖平認為, 一方面,貓狗肉不法產業鏈將帶來極大食品安全隱患。我國沒有供食用的犬貓養殖場,超過90%的貓狗肉來自各地流浪貓狗和被偷毒搶的家養貓狗,且不法分子常常通過毒鏢、毒藥丸等方式捕捉動物。這些來源不明甚至含有毒物的貓狗肉大量流入市場,將對消費者造成嚴重的生命安全威脅。
另一方面,貓狗肉不法產業鏈也給動物防疫帶來了巨大風險。盡管2013年農業部發文要求加強貓和犬產地檢疫監管,但多地狗貓業者和貓狗攤檔仍然無視相關規定,造成大量未經檢疫但可能攜帶病毒的動物進入各地市場。
他還在建議中特別提到, 不少偷盜、投毒、射殺貓狗的案例中,存在導致狗主人或相關人員受傷甚至死亡的情形。
因此趙皖平建議加大力度嚴打貓狗肉屠宰銷售和消費行為,在全國開展取締當街殺狗殺貓攤販的聯合行動,完善食用動物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以杜絕貓狗進入非法屠宰窩點再流向餐桌。此外,他還建議禁止伴侶目的之外的犬貓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已有深圳、珠海、東莞等城市頒布禁食貓狗肉規定。趙皖平告訴南都記者,由這些經濟發達、文化交融的城市首先作出法律上的探索,有助于繼續推進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
帶淚的鏡頭
那些「垂死掙扎」的流浪狗的悲慘命運
①目前城市中的流浪狗很多,它們大多都是主人遺棄后寵物。圖為兩名捕殺隊員正在抓住一只流浪犬。
②隨著被遺棄的寵物變成流浪狗,大多在很長的時間精神都不好,而且很難再和人建立信任關系。
③這些狗狗大都是一些被遺棄的寵物狗,很多都身有殘障,或缺少一支腿,或瞎了一只眼(有些是被主人打殘,然后遺棄的)。圖為這只膽小的狗狗,一直躲在角落里。
④在垃圾堆里面的流浪狗。
⑤街上的流浪狗,大多都是遺棄的寵物,它們的命運要麼被新的主人領回家,要麼被抬上餐桌,要麼被抬上實驗室,要麼一直流浪。一只黑狗被捕,在準備裝到籠子里垂死掙扎。
⑥其中流浪狗中,土狗占了很大一部分,「狗宰隊」開展捕殺。這對黃黑土狗被用鐵鏈拉在車后。
⑦一只流浪狗正在垃圾堆尋找食物。
⑧收購來的土狗用鐵籠子裝著,等待宰殺。
⑨有的流浪狗也會遇上好心人,很多愛心人士會自發的幫助這些流浪狗,他們都是人類的好朋友,曾經或許是你最忠實的伙伴,請愛護它們,一根骨頭,一個包子就行。大多寵物被遺棄后,很難再和人類建立很好的關系。
建議將善待動物納入文明城市標準
制定《動物保護法》
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城市動物治理問題逐步進入公眾視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2022年教育部也首次將動物救助明確列入中小學服務性勞動范圍。
因此,今年趙皖平還將遞交一份《關于將善待動物納入文明城市評比標準的建議》。
據他觀察, 當前城市居民飼養伴侶動物不牽繩、不撿拾便溺、不防疫的現象屢見不鮮,居民隨意遺棄、投毒、虐待、殘殺、濫食動物的事件也時有發生。另外,部分地方行政部門執法過程中,存在粗暴禁止養犬,或者暴力對待、捕殺市民家養犬只等行為。比如疫情防期間,江西上饒防疫人員撲殺隔離人員的寵物曾經引起很大爭議。
在趙皖平看來,友善對待動物的最基本要求是不虐待動物,其本質上是反對一切形式的暴力,倡導文明理念,以和平方式實現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他告訴南都記者,考慮到從政府層面推動更有利于建立更為廣泛的動物保護意識,因此他建議將善待動物納入文明城市評比標準,推動創城工作落到實處。
不僅如此,趙皖平注意到,當前《野生動物保護法》僅對野生動物進行保護,保護范圍較小;條文零散,許多規范互相矛盾,法律之間難以銜接;且沒有對虐待動物加以嚴格界定和管理,防范措施少,懲罰力度不夠。因此他繼續提出應當盡快制定《反虐待動物法》或《動物保護法》。
此外,他還建議嚴厲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加大監管高壓態勢,嚴厲制裁濫殺濫捕虐待動物行為; 并實現多學科聯動生命教育,將動物保護滲透到中小學教育中,使孩子們從小樹立尊重和保護生命的意識。